中石油撤出伊朗南帕斯气田 中东战略不变
“这个项目毫无疑问是非常有价值,中石油选择放弃也是非常的无奈。”针对中石油撤出伊朗南帕斯气田的消息,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一位人士对记者说。
南帕斯气田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气田,储量约占伊朗总储量(28万亿立方米)的一半。
2009年,中石油与伊朗签署价值47亿美元合约,取代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成为南帕斯气田第11阶段工程的作业者。除中石油之外,南帕斯气田第11阶段的股东还包括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
“南帕斯确实天然气资源很丰富,甚至超过之前预计的储量,但限于目前伊朗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一旦投入进去,在时间和金钱上都无法做到确切预算,甚至有可能被拖成无底洞。”上述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人士说。
为此,中石油与伊朗就此项目与伊朗油气行业高层举行了谈判。中石油官方网站显示,本月初,中石油集团总经理周吉在伊朗会见了伊朗石油部长凯瑟米以及伊朗国家石油公司总裁加拉巴尼。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石油与伊朗谈判获得了明显成效,伊朗同意中石油撤出南帕斯海上气田项目,并为中石油提供置换区块,此外伊朗还同意在回购合同中,修改一些不利于中方的条款。
撤出南帕斯
事实上,在今年7月,伊朗当地媒体就曾报道中石油疑似已经撤出伊朗南帕斯气田的消息。
伊朗迈赫尔通讯社援引伊朗石油部的消息称,中石油负责开发的南帕斯气田已延误1130多天,迄今还没有开始平整土地及打桩,并且中石油已将南帕斯气田项目的全部工人撤走。
根据最初的规划,中石油承诺2009年起每年购买这一天然气项目400万吨LNG,为期25—30年;同时可获得SP11区块服务合同25%的权益和LNG液化厂项目12.5%权益。
然而,自签约以来3年时间,中石油并未真正动工建设这一项目。
“自2009年以来,美国和伊朗的矛盾越来越公开化,很多外国公司都在撤离,这个时候投资新项目面临很多难题,比如设备运输,国际结算等,而且之前与伊朗方面签署的合同条件非常苛刻,在这些不利因素下,中石油很可能面临血本无归的局面。”中石油一位内部人士说,中石油也是多方衡量才不得不对这个大项目割爱。
事实上,在中石油之前,第11阶段前一个作业者道达尔也同样是由于伊朗内外环境都不佳才不得不放弃这个项目。
而由于中石油“按兵不动”,早在2011年伊方就曾警告中石油:“若继续拖延项目推进,伊朗自己的石油公司将替代中石油进场作业。”
“目前形势下,中石油连最基本的海上气田开发设备都无法获得。”
上述人士说,南帕斯气田需要的关键设备大多来自欧美国家,由于欧美对伊制裁,关键设备根本无法运进伊朗,后续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据了解,之前伊朗与海外投资商签署的合同条款非常苛刻,对于投资商有很多不合理的限制。
比如,合同规定所有设备采购都需要伊朗政府批准,材料和服务供应商的名单也都需要审批,而伊朗政府的审批非常缓慢,使投资商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同意修改部分条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成果。”上述中石油人士说,以后这些修改可以沿用到中石油在伊朗的其他项目。
中东战略不变
“中石油不仅要参与南帕斯项目的上游开发,而且会与伊朗方面商谈合资建立液化天然气(LNG)生产厂的可能性,并将LNG运回中国。”中石油高层曾对本报称,“中石油参与南帕斯开发的目的就是将LNG运回中国。”
显然,中石油曾对伊朗南帕斯项目的前景抱有很大的希望。
伊朗是世界主要石油天然气资源国,2008年探明石油储量1376亿桶,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气探明储量为29.6万亿立方米,仅次于俄罗斯,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6.0%。而由于伊朗境内的勘探还不充分,实际天然气储量可能更多。
但是,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面临美国的制裁,致使伊朗能源开发力度远远落后于革命前,伊朗迄今为止仍不是主要天然气出口国。
而且,2009年以来,美国和伊朗的矛盾越来越公开化,由于美国对伊朗采取“禁运”、“禁保”等多种措施的制裁,美欧日石油公司纷纷撤出伊朗。
在此背景下,由于中石油选择了坚守,因而连续获得伊朗多个大单,从而成为伊朗最大的外国石油公司。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认为,近年来中石油不断加大海外扩张步伐,中东地区拥有全球最丰富的石油储量,吸引着中石油不断加大在此区域的投资,但是由于中东局势动荡、大国博弈,造成中石油在中东的项目亦面临着巨大风险。这些风险包括政治风险、安全风险和经济风险等,与之相对应的是这些高风险项目能否为中石油带来高收益则存在很大的变数。
不过,即使政治环境恶劣,加上投资条件苛刻,中石油仍没有计划大规模撤出伊朗。
目前,中石油在伊朗除南帕斯之外,还拥有三个项目,分别是南阿扎德甘、北阿扎德甘以及MIS。其中MIS项目结束建设期已移交伊方,而南北阿扎德甘陆上油田则是伊朗最大油田。
“困难是不小,但我们不可能放弃这么大一个产油国。”上述中石油人士说,海外拓展的任务很重,风险小的地区基本上都已经被欧美日石油巨头占据了,我们要实现突破,中东地区是重点,这个大方向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