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开发引导油气产业革命
日前,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上,国际四大油服之一—贝克休斯再次重装亮相。时隔一年,贝克休斯仍围绕页岩气开发主题参展。与去年相比,贝克休斯的关注点有何不同?作为国际知名油服企业,贝克休斯如何看待过去一年中国页岩气市场的变化?带着这些问题,《中国能源报》记者专访了贝克西斯北亚区客户服务总监刘青。
《中国能源报》:今年贝克休斯宣传的领域仍然是页岩气。那么与去年相比,贝克休斯的参展内容有什么变化?
刘青:与去年相比,贝克休斯今年主要参展的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向更多人渗透页岩气开发“储层一体化”管理的概念,二是针对页岩气开发新产品和国际领先新技术的发布。再就是推广环保概念和积极寻找国内页岩气开发服务的合作伙伴。
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主要考虑到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对页岩气了解的人越来越多,大众对页岩气的认识也更加深入。很多人已经意识到页岩气开发中的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和流程管理对页岩气成功开采的重要意义。
“储层一体化”管理的概念在页岩气开发过程中也很重要,它就通过提高产量和采收率真正提高页岩气开发效益的管理方式。以往我们可能认为页岩气开发就是低成本开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页岩气开发要用最便宜的设备,最便宜的技术以及最便宜的人力。相反,像页岩气这样需要高技术投入的开发,只有合理投入高技术,才能有好的回报。这一点非常关键!
今年贝克休斯的参展内容是告诉大家跳出页岩气开采单项技术的概念,页岩气开发是一个整体的作业模式。我们要有整体的概念,在开发过程中,要对项目整体进行评估。为了更好的推广这一概念,我们在本次展会上还配有系列宣讲和专家解答。
《中国能源报》:在您看来,过去的一年里,中国页岩气市场有什么变化和特点?对于投资者来说还要注意些什么?
刘青:变化在于认识的加深。过去只有“三大油”关注页岩气开发,但现在电力企业、投资公司、民营企业和地方政府也都希望进入这一行业。这些新型参与者的优势在于更容易打破传统油气的开发思维,接受新的思维方式。但是,对这些新的参与者来说,页岩气行业毕竟是全新的,所以我们初期就要告诉大家“谨慎投资、谨慎作业,合理投资、合理作业”。贝克休斯有义务把曾经遇到的困难、受到的挫折告诉大家。而中国企业作为跟随者,虽然在理念和技术上有些落后,但如果能借鉴别人的经验,减少自己的支出,避免重复别人的失败,中国页岩气事业将飞速发展。
《中国能源报》:页岩气给美国带来的好处,我们已经谈了不少。面对巨大的利益,中国页岩气开发除政策外,技术也十分关键。您认为中国页岩气的开发将为中国油气产业带来些什么?
刘青:在我看来,中国政府正在推动又一次“石油革命”,而我们现在正处于“大革命爆发”的前夜。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中国油气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革命,其推动者都是中国政府。第一次“革命”在解放初期,当时面对紧张的国内外环境,第一代石油人靠着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迈出了中国石油产业发展的第一步。从五十年代到现在,我们拥有了自己的专业人才,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也拥有了自己的特点,比如油公司与服务企业不分家,企业规模小而全等等。这些为中国油气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为中国石油带来了第二次“革命”的机会。中国政府对外国油企开放了浅海作业权的同时也将外国的先进技术引入中国。在此期间,中国油气行业也进入了突飞猛进发展期,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中国地面设备的发展,中国企业在这一方面已经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
目前,中国正在走向由页岩气开发所引导的第三次油气产业“革命”。单纯从技术角度讲,页岩气开发中对技术协调性和精细化管理的高要求,把中国企业从学习“硬件”带到了学习“软件”的阶段。
这一点非常关键:在页岩气开发中,如果只有好的技术,各部分却没有良好地协调,一样会失败。比如美国的“页岩气工厂”概念—页岩气开发可以像工厂流水线一样,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另外,页岩气开发的思路也不同于以往常规油气,而是反向的思维方式。我们以往的开发思路是钻井、测井、下套管固井、射孔、完井、生产等,而在页岩气开发中,先进的国外理念一般都是先进行产层研究,然后研究如何压裂和完井工具如何配合,最后才是考虑在钻井中如何解决完井和压裂对井筒、井身结构、测井的要求。
除此之外,页岩气开发也将为中国企业整合资源以及后期致密油气的开发带来机会。我们曾经为了赶超国外技术,出现多家企业研究同一个问题的情况,很浪费资源。中国企业如果能够因为页岩气开发的契机整合资源,那么不但可以改变页岩气产业“跟随者”的地位,变成行业“领跑者”,而且也将为中国下一步搞致密油气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知道所有页岩气开发中的关键技术也是资源量更好的致密油气开发的关键技术。也就是说,中国企业在技术革新,机构革新以及工艺流程革新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思考。
除此之外,页岩气开发也将助力分布式能源和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的政策落实。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电力企业和地方政府成为页岩气开发新兴力量的原因。《中国能源报》:您觉得在中国推行“储层一体化”管理的难度何在?
刘青:我认为,在中国推行“储层一体化”管理的难度主要集中在管理理念的更新和相应管理机构的建立。“储层一体化”管理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团队,要能够协调不同的部门和作业单元,其中包括油藏管理、技术管理、合同管理、项目管理、物流管理以及数据挖掘等不同的学科配合,所有这些都是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各个公司都需要探索自己独立的作业模型。在国外,一些小油公司采用总包项目管理方式来运行,就是将所有的管理风险交给一家服务公司承担,这家服务公司来进行整体项目管理并承担一定的风险。我想这一点中国市场也是可以借鉴的。(记者 张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