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新闻

2019年,国际能源合作机会在哪里?

时间:2019-02-28 10:21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点击:

2018年,我国在国际能源合作领域继续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与中国签署共建合作文件的国家超过60个,“一带一路”倡议的辐射范围延伸至欧盟、拉美、非洲和大洋洲,而“朋友圈”中除了国际组织、国家之外,还出现了地方政府,充分体现了“一带一路”开放、包容的特征。

过去一年,中国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加油站、电网建设对外商投资的限制逐步取消;2018年,中国4次自主下调关税,达成17个自贸协定,在24个沿线国家建立合作区82家,累计投资超过290亿美元。

在能源市场交易机制方面,我国于2018年推出了原油期货,旨在建立亚太地区的原油市场交易,形成基准价格;在天然气方面,我国构建了上海、重庆等全国性的油气交易中心以及新疆的区域天然气交易中心,旨在构建亚太地区的天然气交易市场。随着亚马尔天然气项目的完成,我国天然气供应多元化的格局逐步形成,清洁能源供应再添保障。

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加速重构和我国能源合作迈入“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充分把握国际能源合作的新变化和新趋势,以“一带一路”为依托,构建连接世界的能源合作网,着力打造国际能源合作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新趋势、新变化

近年来,国际能源合作环境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首先表现在能源生产中心加速“西移”,能源消费中心持续“东扩”。随着美国页岩油气革命成功、加拿大油砂大量开采以及委内瑞拉石油储量跃居世界第一,中东地区油气供应一家独大的传统格局将被打破,全球能源供应中心“西移”,开始呈现出OPEC、俄罗斯-中亚、北美等多级供应新格局。在消费侧,全球能源需求将进入低速增长时期,主要发达国家能源消费总量趋于稳定甚至下降,新兴经济体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

据APEC预测,到2035年,全球将有超过90%的能源需求增长来自亚洲,亚太地区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气消费地区,使国际能源的消费中心向东半球偏移。

随着供需格局的变化,能源合作也将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首先表现在维护共同安全成为能源合作的新理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能源资源已经实现全球配置,全球能源供需互利共赢的需求增加,利益博弈也在加剧,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通过双边或多边合作机制协调争端。能源合作的理念,正从保障个体安全,逐渐走向共同安全。

随着化石能源大量使用所带来的环境、生态等一系列问题,主动破解困局、加快能源转型发展正在成为各国的自觉行动。世界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主要经济体正在纷纷制定新能源发展规划,抢占新能源技术制高点,扩大市场份额。新能源合作必将成为未来国际能源合作的重要内容。

此外,随着国际能源格局的变化,传统能源生产和消费国的利益正在分化调整,以新兴经济体为主的能源消费国,开始在国际合作中赢得更多主动权,以往由发达经济体主导的全球能源治理平台各自为战、缺乏协调,将难以平衡新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利益诉求。如OPEC仅代表生产方利益,国际能源署(IEA)主要为经合组织国家代言,唯一包含油气生产国和消费国在内的能源宪章条约(ECT)明显倾向于主要发达经济体,俄罗斯、中亚地区被排除在外。

在此背景下,世界亟需新的共同安全体系和治理机制,以将主要能源生产国、消费国和过境国凝聚在一起,就能源政策、市场建设、定价机制、运输通道安全等重大问题,形成富有约束力的新机制。

有重点、有亮点

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谋求变革的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无疑是未来一段时间能源合作的亮点。“一带一路”关注的欧亚大陆是世界能源经济心脏地带,沿线地区未来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与消费市场,但由于沿线国家发展不平衡、国际合作的潜力尚未充分释放,因此能源合作仍将呈现出区域化的特征。

中亚国家是全球油气资源的核心地带,也是我国油气资源的主要来源地,全产业链合作将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合作模式,重点包括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西亚北非等国家在油气领域的全面合作,畅通油气资源交易、确保通道安全。

在东南亚、南亚地区,合作方式将呈现出“以点带面”的特征,重点发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势,助力提升目标国的能源生产和利用水平。通过完善跨境输电通道,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促进水电等电能在当地的消纳等,都将具备广阔的合作空间。在印度尼西亚,煤炭、天然气等领域的贸易和勘探开发也将得到进一步推进。

对于中东欧国家,这些国家对新能源和低碳的要求很高,同时购买力强、能源需求多依赖进口,因此新能源仍将是重要的合作领域,可与这些国家加强在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领域的合作,加大核电“走出去”的力度,同时探索能源市场建设和价格稳定机制方面的合作。

而对于正处于贸易摩擦中的美国,能源合作仍然具有很强的客观基础。中国和美国在天然气方面互为供需,中国的需求巨大,两国天然气合作可担当平衡贸易逆差、缓解两国关系的调节器,如果中美经贸谈判破局,LNG贸易有望成为两国经贸合作的新亮点。此外,在LNG贸易之外的基础设施领域,也存在中美能源合作的新机遇。因为美国在LNG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短板,而基础设施是我国的长项,加上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可提供融资安排,中美在LNG方面的合作存在较大的想象空间。

有优势、有方向

从细分行业来看,2019年,以下几个领域的国际能源合作值得期待。

低碳的发展方向是我国的优势所在。我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风电和太阳能装机国、最大的核电在建国、最大的能效改善国,在新能源领域我们很有优势,这也是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绿色低碳治理机制已于2016年杭州G20峰会上提出,要争取把绿色低碳治理机制写入联合国的工作计划。

中国的发电和输变电装备制造、工程建设、技术工艺、运营管理等全产业链都是国际一流水平,电网建设更具优势,已经成为世界智能电网领导者。基于“清洁主导、电为中心、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对于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将继续发挥综合带动作用。

我国核电技术路线“百花齐放”,以CAP1400和“华龙一号”为标志,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其中,自主研发建设的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受到世界瞩目。中国企业已经走向世界核能产业链条的中高端,并且正在迈出“走出去”的坚实步伐。随着欧美主要国家核能支持率的回升,我国企业有望更多地参与国际核电合作研发,参与世界范围内核电站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参与核电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推广。

在油气领域,中国在LNG领域的国际合作仍将面对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首先新增项目呈断崖式下跌,宽松的市场环境有利于LNG需求的快速上升,但低迷的价格也导致一大批处于规划中的LNG项目难以推进。其次,供需平衡仍将存在隐忧。从供给侧看,由于缺乏新建项目,而2015年开建的项目要等到2021年前后投产,因此,在此之前国际LNG市场将面临缺乏新增项目供应的局面。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LNG增量市场,国际LNG供应宽松的市场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机遇。同时也应看到LNG项目建设周期长,未来仍将面临较大的投资波动,中国企业需未雨绸缪、主动应对,加强在海外LNG资源上游的布局。(作者景春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