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展会新闻

大国石油战略部署(印度、美国、日本、欧洲)

时间:2016-02-25 11:17 来源:石油观察网 点击:
印度篇
作者:金赟

作为金砖四国之一,印度2011年全年的石油消费量占到全球总量的4%。尽管印度自身资源丰富,但相较于重工业高速发展对石油的旺盛需求,仍远远不足,2011年印度石油消费量3473千桶/天,净进口量达到3359千桶/天,石油对外依存度惊人。辛格总理曾公开表示:"在我们的议程中,能源安全仅次于食品安全。印度严重依赖进口能源,(对印度来说)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印度的石油战略主要分为三方面,首先,努力增加自身油气产量。印度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两个。一是实施"石油恢复计划",利用新技术提高老油田的产量。该计划主要由印度最大的国有石油公司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ONGC)承担,包括对 5个海上油田和 13个陆地油田进行提产。为了达到目标,印度政府投入了 1165亿卢比,计划到 2030年增产石油 1 . 2亿吨。二是大力推行"新勘探许可证政策"(New Exploration Licensing Policy )。外国公司进入印度能源领域后,在19个区块发现了68处石油和天然气田,使印度的油气储量增加了6亿吨油当量。受此鼓舞,印度决定继续贯彻"新勘探许可证政策"。2009年4月,印度进行了第8轮许可证招标,提供的油气区块有70个,整个面积达16.4万平方公里,占印度沉积盆地面积的5.2%。

其次,积极开展能源外交。过去在石油战争中,印度曾因对国际局势的应对不足而遭受惨重代价。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能源局势,为了防止再度发生石油供应中断事件,实现供给来源的多元化,以合理的价格稳定地从国外获取能源,印度对中东、非洲、俄罗斯、中亚、拉丁美洲等重要产油区和产油国展开了能源外交,以期与世界上主要的产油国建立长期友好关系,并试图修建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土库曼-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缅甸-孟加拉国-印度三条石油天然气管道。

第三,为了弥补油气资源的不足,印度一直致力于发展其他可替代能源。1992年,印度成立了非常规能源部,是世界上惟一一个专门设立这样一个政府部门来发展非传统能源的国家。在替代能源中,印度特别注重发展核电、水电和风电。倡导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但是,印度的石油战略储备非常薄弱。从严格意义上讲,印度长期以来都没有官方石油战略储备,主要是各能源企业自己的储备。而且这些储备加起来只有570万吨,仅够印度全国 19天的消费。缺少石油战略储备使印度的能源安全非常脆弱,一旦外部能源供应中断,印度国内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秩序都将受到冲击。为了增加能源安全系数,2004年1月,印度政府决定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计划到2010年储备 500万吨石油,相当于全国 15天的石油消费量,到 2045年储备相当于 45天的石油消费量,以防止石油供给中断。

然而,这些政策并没有完全得到落实。直到2007年1月,第一座石油战略储备基地才开始动工兴建。该基地位于维沙卡帕特南,储油能力为 100万吨。另两座储备基地也陆续开工,储油能力分别为 250万吨和 150万吨,估计全部建成将耗时 9年(比原计划推迟了6年)。除国家储备外,印度政府还鼓励有能力的企业进行自我储备。在政府意见指导下,印度一些能源大企业开始纷纷储备石油。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大国在石油战略上都从过去的过分依赖某一单一石油来源向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战略进行转移,更强调地区合作与地缘政治等各方面因素的博弈,使得石油争夺形势更加复杂。而石油储备方面,美国、欧洲和日本作为老牌发达国家对于石油安全有着充分认识和积极准备,即使在战争状态下也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做到自给自足,受外围石油安全问题的冲击力度相对较小,联系目前纷繁复杂的世界石油格局与脆弱的石油安全,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而反观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印度,虽然也有较为完整的石油国家战略,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缺乏对于石油储备这一关键领域的充分重视。以至于这方面建设才刚刚起步,根据其目前的能力还无法对于世界石油市场的突发事件作为妥善的应急预案,这对于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对于石油需求大增这一客观现实来说是十分危险的。预计中、印两国未来大幅度增加石油储备是必然趋势。而鉴于目前世界主要石油产区的动荡局势,美、日、欧国家继续小幅增加石油储备也在情理之中。


美国篇
作者:金赟

仅如此,美国还凭借强大的金融实力,谋取石油的定价权。国际石油远期合约和期货合约的出现,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谋取国际石油市场定价权的重要手段。在国际石油政治方面,美国通过国际能源机构(EIA)、八国集团(GS)、二十国集团(G20)等来与OPEC博弈。

在制定完备宏观石油战略的同时,美国还十分重视战略石油储备的作用。战略石油储备是应对短期石油供应冲击(大规模减少或中断)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本身服务于国家能源安全,以保障原油的不断供给为目的,同时具有平抑国内油价异常波动的功能。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战略石油储备量,其战略石油储备项目由联邦政府能源部组织实施,由得克萨斯和路易斯安那两个州内、沿墨西哥湾一带的5个地下储备基地构成。

最初,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确定的目标是5亿桶原油,随后这一目标逐渐提升,到2005年,美国战略石油的储藏量为7.27亿桶,当年通过的美国《能源政策法》更要求能源部长将战略石油储备的储存量增加到10亿桶。目前,美国在该项目上的投资达220亿美元,其中50亿美元用于设施建设,170亿美元用于原油储备。总统发出动用战略石油储备的命令后15日战略储备中的石油就能投放市场。动用时,战略石油储备的最快抽油速度为410万桶/日,可持续 90天。90天后,抽油速度降为100万桶/日,可继续持续一年半。目前,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约相当于美国目前60天的净进口,如果加上商业石油储备,可以替代160天的进口量。

对美国而言,战略储备不仅仅是对付石油供应短缺而设置的防线,其真正的作用不光在于弥补损失掉的进口量,更多的是用于节制油价的上涨。2006年国际油价达到历史新高后,美国动用战略石油储对国际油价进行调节,稳定国际能源市场,并最终在2007年一月份将国际油价拉回到低于50美元的价位。美国强大的战略石油储备能力还可以起到一种威慑作用,使人为的供应冲击不至于发生或频繁发生。在石油生产出口国集团欧佩克交替实行"减产保价"和"增产抑价"的政策时,战略储备能够使进口国的经济和政治稳定不至于受到以政治或经济动机为出发点的人为石油供应冲击的影响。

目前,美国对石油产、输的控制能力,战略石油的储备能力都是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充分体现了其超级大国的地位,也是唯一一个对石油断供的担忧较弱,敢于将战略储备石油用于平抑油价个国家。


日本篇
作者:海通证券

日本作为全球第一梯队的经济强国,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其本身的资源却极其匮乏,石油自给率只有 0.2%。日本石油基本依赖进口,并且进口途径单一,超过80%的石油进口自中东地区。1970 年代的石油危机,使日本对自身资源捉襟见肘的危险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自此开始,日本政府为推动日本的能源自立开始了一项长远的计划,以国内外客观环境为依据,以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争取海外石油资源,开发石油替代新能源,降低能耗等方式扩大石油来源,减少石油需求。

日本政府非常注重政策的连续性,将以上各个措施的具体实施方案以制度化的方式固化下来,就石油的消费、储备及开发其它能源进行立法,如《新能源特别措施法》、《关于能源使用合理化的法律》、《石油储备法》等,这对确保石油战略的顺利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日本因为地理位置和政治实力的原因,虽然也在努力推进石油进口的多元化,但进展大大慢于美、中、欧盟等大国或大国集团,目前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仍然很高。但日本在争夺海外能源、开发新能源,节能减耗和石油储备上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也构筑了自身独特的石油安全体系。

首先,日本政府通过一些半官方组织,如"海外经济合作基金会"等机构,推行海外矿产勘查补贴计划和贷款支持计划,对国内企业从事海外资源开发提供资助或贷款担保支持;通过政府出资设立日本"石油工团",具体承担国家战略石油开采、储备任务,该组织目前成为日本海外争夺石油资源最重要的生力军;2006 年 4 月,日本经济产业省推动日本国际石油开发公司和日本帝国石油公司合并,目的就是要形成实力雄厚的实体,勘探海湾石油资源,实现 2006 年 5 月 29 日发表的《新国家能源战略》中"原油自主开发比例由15%增加到 2030 年的40%"的战略目标。日本企业"联合成一个买家进行交易",大大增强了日本企业在海外资源开发中的竞争实力。

其次,在力行节能上,日本一直领先世界,节能技术先进、国民意识强、政府推动力大。根据自身资源不足的现实,大力发展石油精炼技术,提高精炼能力,通过对资源的精深加工及增加产品附加值,实现石油加工环节的高效集约,降低浪费;企业界对政府节能政策积极响应,经济团体联合会在 1997年 6 月制定"经团联环境自主行动计划"。一些大企业如东芝、松下甚至把节能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战略之一,使得经济中的能源强度大幅度降低,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电池、天然气及其他新能源,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的比例由1973年的77.4%降低到2000年的 51.8%。

并且,日本社会居安思危,石油储备也大大领先于世界平均水平。日本石油战略中最值得称道的特点就是政府主导下的石油战略全民化。企业不仅积极参与政府倡导的节能方针,响应号召勘探、开发海外资源,甚至在石油储备中,民间企业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日本最早的石油储备并非政府推动的,而是始于1972年企业实施的民间储备。1975年日本制订《石油储备法》,规定民间石油企业有义务进行石油储备。1983年,位于青森县的小川原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建成,这才正式开始了由国家储备基地储藏石油的时代。

截至2010年底,日本拥有10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和17个民间石油储备基地,其中2个是官民共用储备基地。全部的石油储备总计5.3亿桶,其中国家储备3亿桶,以原油的形式储备;民间储备2.3亿桶,其中1.1亿桶为原油储备,1.2亿桶为成品油储备,可提供日本199天的石油消费,战略储备油支撑消费的时间长度世界第一。


欧洲篇
作者:金赟

欧盟每年消耗石油 7 亿吨左右,80%依赖进口,也实施进口多元化的策略实施。其石油战略的首要目标是保证"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生活安全"。2006年,欧盟春季峰会正式提出了"共同能源政策",通过建立统一能源市场、加强跨境整合和监管、开展"能源外交"等多项举措,以实现供应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包括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实现石油供应多元化;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控制石油供应和需求,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等等。

欧盟的战略石油储备实施于1968年,与国际能源机构(IEA)的要求有所不同,前者比后者整体上更加严格。欧盟于1998年12月14日立法要求各欧盟成员国建立起相当于90天石油日消耗量的战略储备。2009年6月,欧盟成员国能源部长又通过一项新立法,将战略石油储备从以前的90天消费量修改为90天的净进口量。

欧盟的战略石油储备模式与美国全部由政府出资购买和储备的模式有所区别,实行的是一种机构储备与企业储备相结合、以机构储备为主导的模式。所谓机构储备,就是政府在有效控制整体储备的前提下,由大型代理机构具体组织企业实施储备和运转的一种储备方式。具体到每个国家,储备模式又略有差别。这里主要介绍西欧传统石油大国英国的情况。

英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名为"紧急石油库存",目的是减少由于国内外事件造成的石油供应中断对英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目前,英国维持的本国战略石油储备是以欧盟立法为基础的。由于英国目前是一个石油生产大国和净出口国,它所应维持的战略石油储备量可以享受25%的减免,即从规定的90天减为只需库存国内67.5天消耗量的战略石油储备。英国所储备的油品中大约有一半是以成品油的方式储存的,主要类型为轻柴油、煤油、汽油和柴油,以及发电和大型油轮用的燃料油等。

英国政府石油战略储备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政府不直接拥有石油战略储备,但政府明确规定,所有规模较大的石油产品生产商和零售商都负有建立和维持石油战略储备的责任。英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全部归石油公司所建立、拥有和维持,因为政府认为,石油行业企业长期积累并熟练掌握着油品储存的专门知识,能够最有效、最经济地对各类油品进行分配、指导流通,在经济发展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除英国外,法、地等欧盟主要国家均具有相对完备的石油战略储备政策与储备能力。但是,与美国石油战略储备含有平抑油价的作用不同,欧盟石油储备专注于防止石油断供,轻易不会动用。首先,欧盟的石油储备不足美国充足,相比平抑油价要求的储油量略显力不从心。在此前的伊拉克战争中,对于美国试图以动用石油储备来干预油价的做法,法国、德国明确表示,释放战略石油储备,只有在石油供应面临中断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并且根据国际共识,一般要在石油供应中断量达到5%后才能释放,战略石油储备决不能用于干预油价。

其次,欧盟社会怀疑动用油储的干预效果。从实际经济效果来讲,动用油储并不一定能取得期待的成效。2011年6月23日,在美国的坚持下,国际能源组织28个成员破例同意在一个月内释放6000万桶应急储油,平均每天200万桶,以弥补利比亚供应缺口,防止石油供应短缺和油价上涨,但效果远远不及预期,这此的事件强化了欧盟国家在动用战略储备石油时的谨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