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展会新闻

三桶油动态|青海油田2017年首轮探井敲定

时间:2016-12-16 09:14 来源:振威展览 点击:

青海油田2017年首轮探井敲定

截至12月14日,中石油青海油田比去年提前一个月完成2017年产能建设探井井位勘察、钻井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2017年第一轮产能建设39.44万米钻井任务全部敲定。

中石油青海油田油气生产作业区全部在高寒缺氧的柴达木盆地。特殊的地理环境、长达半年的冬季,造成产能建设成本高、节奏慢,尕斯是青海油田目前唯一年产百万吨的油田。今年,青海油田在尕斯中浅层开展了两个井组的井网层系重构试验,获得了成功,增储效果明显。为此,青海油田把2017年首轮建产的“核心”放在了老区,寄希望于产能建设旗开得胜。

吐哈首口智能井落户鄯善油田

12月7日,经过5天的施工和调试,中石油吐哈油田首口智能井——鄯南3-30井顺利完井,标志着智能完井在吐哈油田首次试验成功。这也是智能完井在中石油系统首次试验成功。

吉林油田打破常规寻求产能

截至12月8日,中石油吉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超额完成今年产能建设设计指标20万吨,并为2017年准备产能8万吨,规划井位300口,为老油田持续稳产进一步夯实基础。

中石油吉林油田大部分采区已进入开发后期,产量持续递减,后备资源不足,稳产形势日益严峻。面对目前剩余油高度分散,加密及外扩难度大、潜力小的现状,打破常规、创新思路,用新技术、新思维来寻求产能建设工作的突破点,全力打好老油田持续稳产攻坚战,见到良好效果。

中石油对已开发多年的扶余、乾安—大情字井、新立、新民等老油田,重点开设“重点油田井网调整潜力评价与方案研究”“典型油田稳产综合治理方案研究”“老油田重点攻关试验与精细油藏研究”等9个子课题,设立7个厂院联合示范区,全力攻关老油田稳产技术瓶颈。

碳纤维补强技术在仪长管道成功应用

12月13日,中石化管道公司武汉处对长岭站站内管道腐蚀点碳纤维补强工作进行了检查,确认该技术修复的腐蚀点达到了确保管道安全运行的各项技术要求。

中石化仪长原油管道投产运行已11年。今年,武汉处检测发现长岭站站内管线存在腐蚀点。由于该站位于长岭炼化油库内,为减少动火焊接对装置运行的影响,该处在仪长管道首次采用了“碳纤维补强”技术对缺陷管段漏点区域补强作业。采用该技术修复补强管道腐蚀点,不仅能够避免动火作业,由于碳纤维抗拉强度高,弹性模量与钢的弹性模量接近,还能更多的承载管道压力,降低缺陷管道因膨胀和应力产生的变形。

长城AE液压油在柳钢强实实现国产化替代

12月9日,中石化润滑油华南技术支持中心技术人员来到柳钢强实水泥公司,进行2号立磨磨机对辊液压站检修后更换油品的工作。该液压机组原用油为国外品牌,现检修后替换为长城AE46液压油,这也是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进入柳钢集团强实水泥公司润滑系统的第一桶AE液压油。

埕北油田设备设施整体升级改造项目完工

12月11日16:30,中海油埕北油田海管中重新注入来自渤西南联网供气的天然气。次日,埕北油田机械完工,正式进入新建燃气发电机组供气调试阶段,油田复产在即。

本次改造停产时间之长、改造规模之大、投入人力及资源之多、涉及专业之广,均创我国海上平台改造纪录。

作为我国海上第一个对外合作和现代化油田,中海油31岁的埕北油田已超期服役11年,已无法满足油田继续开发生产的需求,升级改造迫在眉睫。此次升级改造由海油工程公司承担。中海油为了保证油田按时恢复正常生产,三条生活支持船、600余人参加了这场海上大会战,高峰时期24小时昼夜不停施工。4个月时间里,海油工程拆除了三个大型储罐,拆除、新铺电缆35万米,改造管线1.1万米,拆除及新装设备260余台(套),新铺设两条海底管线、一条海底电缆,完成一座新建组块的海上安装和连接调试。仅改造工作量就相当于新建一个万吨级中心处理平台。

观众预登记详情请点击 cippe2017观众在线预登记全面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