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大会开幕还有:
  • 00
展会新闻

海工装备业升级为国家战略 未来5年将迎黄金时期

时间:2013-06-08 10:43 来源:经济日报 点击:

海洋工程装备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处于海洋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工装备制造领域的建造能力和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业内预测,未来5年将是全球海工装备发展的“黄金时期”,这5年也将是中国海工装备发展的关键期。

抢占市场 乘势发力

我国海工装备不仅在国际市场接单总量持续上升,国内产业也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新世纪以来,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人民币,占世界市场份额近7%,在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集聚度的产业区,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海工装备制造企业主要由造船企业和石油装备企业组成。一些重工类和机械制造类企业也将业务拓展至海洋工程领域。

我国海工装备接单总量持续上升,2012年共承接除海工辅助船外的各类订单30座(艘),其中包括自升式钻井平台9座、半潜式钻井平台1座、钻井船3艘、FPSO3艘、半潜式生活平台4座、钻井支持平台6座、海上风电平台2座、其他平台2座。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船舶企业已经在国际海工装备市场上拿下了10%的份额,且随着全球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海洋工程装备需求的持续增长,中国海工装备制造市场份额还将向上拓展。

从国内市场看,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各项政策相继出台,《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提出,到2015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其中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国际市场份额达到20%。可以预计,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还将大力发展并投资海工装备产业。

我国海工装备制造行业方兴未艾,但与制造强国相比,差距依然明显,主要体现在中低端产品比重较高和竞争力不足。我国企业在海工领域主要从事钢结构部件的加工建造,而利润最高的配套设备、水下设备制造基本被国外供应商垄断。同时,我国企业的工程设计、制造工艺、项目管理、关键设备配套、企业管理、人才储备和国际化水平等方面还比较薄弱,生产成本也较高。

多种融资 支撑产业

海工建造虽然利润可观,但技术含量高、投资风险大,解决融资问题是成功进入海工市场的先决条件

面对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业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人们很难相信,5年前,中国企业在国际海工装备市场的订单还几乎为零。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经济和贸易受到严重影响,航运市场陷入低迷,我国造船企业普遍陷入“接船难、交船难”的窘境。由于世界原油走势坚挺,日渐升温的海洋工程市场成为国际造船企业竞争的新热点,不少中国船企也开始向建造海工装备转型。

海工建造虽然利润可观,但技术含量高、投资风险大。以一座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为例,平均价格约为5亿到6亿美元,相当于20条常规船的造价。按海工市场交易的一般规则,船东在订船时只支付10%到20%的订金,后续再根据建造的不同时段,分期支付全部款项。建一艘海工装备船需要1年到3年,要成功进入海工市场,中国企业首先要解决融资问题。

作为国有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信保肩负着支持中国制造的海工装备出口,抢占国际市场的政策使命。通过为企业提供信用保险保单项下的多种融资方式,帮助企业迅速进入国际海工装备市场。

“中国信保对中远船务海洋工程业务及中国海工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宇航非常感慨。2009年,中远船务拿到挪威SEVAN公司的SEVAN 1号半潜式钻井平台外壳分包合同,面对船东提出的苛刻付款条件,中远船务及时得到了中国信保8000万美元延期付款的保险支持,并以此得到银行7000万美元的融资。这份保险合同保住了中远船务宝贵的第一张海工订单。SEVAN公司也因为信用保险的支持,盘活了资金,此后又接连向中远船务投放了SEVAN2号、3号、4号3张半潜式钻井平台订单。

自此,中远船务逐渐在国际海工装备市场站稳了脚跟。如今,海工装备已经成为中远船务名符其实的主营业务,2012年的海工收入超过整体收入的50%,产品也实现了从浅海到深海,从采油到工程支持的全面覆盖。

控制风险 提升实力

从前期合同谈判,到订单实施建设全过程,保险公司的介入,帮助制造企业将国际市场风险降到最低

有了便利的融资通道,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将国际市场风险降到最低。

“海洋工程装备的生产成本比传统船舶高出许多,风险自然也更大。”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总经理助理陶毅介绍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船东投机性大增、弃船风险趋升、付款条件苛刻,国内船厂面临建设期内成本无法收回、造船款不能按期结算,以及最终船东无力付款弃船等诸多风险。对此,我们制定了专门针对海工装备产业的积极承保政策,为船厂在建设期内的成本投入提供了较全面的风险保障。”

风险控制和风险保障需要从海工企业接单的第一个环节开始。在前期的商务合同谈判中,中国信保会与企业一起分析船东的付款能力、企业实力等多项风险指标,对风险进行前期锁定。订单的实施建设过程中,中国信保会全程密切跟踪船东所在国的经济政治形势变化,并进行更深入的风险趋势分析,帮助企业提前获得船东的资信变化,在出现风险信号的第一时间向船舶企业发出预警,以保证中国海工企业的收汇安全。如果出险,中国信保还将承担理赔追偿。

“目前,中远船务、大船海工等主力造船企业均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对造船业务的全面统保。”陶毅说。

今年上半年,全球24单自升式钻井设备新订单中,我国海工企业拿下了14单,其中8单为大船,新加坡拿下了10单,这是我国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首次超过此前占有垄断地位的新加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信保对全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的承保金额超过36亿美元,同比增长近170%。

快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