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大会开幕还有:
  • 00
展会新闻

董秀成:战略考量我国石油净进口超过美国

时间:2013-10-22 10:14 来源:国际石油网 点击: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日前发布报告称,9月份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尽管中国单月石油净进口量超过美国尚不能代表全年趋势,对此趋势的战略考量却值得重视。

目前,随着世界经济格局加快转变,世界经济重心不断向亚太转移,中国成为令全世界瞩目的经济中心之一。近几年来,中国因素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持续发酵,主要原因是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一个又一个“世界最大”吸引着全球的目光:“最大的人口大国”意味着现实和潜在的巨大市场空间,“最大的能源消费大国”意味着世界能源格局在悄然改变,“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体”意味着需要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如此等等,无不引人深思。在石油领域,由于美国“非常规油气革命”,全球能源版图开始重新塑造,美国将很快取代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石油生产国,而中国很可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石油净进口国,同时也将成为中东地区石油最大进口国。

然而,在这些重大变化的同时,中国必将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将是对海外石油市场的严重依赖,尤其是对中东地区的依赖将继续加大,经济发展受到国际能源市场制约的因素不断增大,海外石油资源的获取能力需要提升。在此背景下,中国除了继续推行经济转型、节能替代、强化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完善储备等战略外,还必须从战略上重新思考如下两个方面问题。

首先,海外石油供应安全需要有新思维

在海外获取石油资源,核心是可获得性。而可获得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石油供应来源,可通过海外企业并购获得份额油和直接采购获得;二是确保石油运输通道安全。目前,中东地区能源供应安全需要依赖美国的军事与政治力量。长期以来,美国控制霍尔木兹海峡和中东其他要塞,以确保石油运输顺利。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也是美国控制中东地区的获益者之一。上个世纪70年代英国从海湾地区撤出驻军之后,美国一直主导这个地区的安全局势。美国的盟国也在海湾地区增设了军事基地:2009年,法国在阿联酋建立了一个基地,之后日本自卫队于2011年在吉布提建立了一个基地,以帮助维护航道安全。而从长远安全战略考虑,中国必须改变战略思维,在军事上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必然是大势所趋。另外,确保南海石油运输通道安全,尤其是马六甲海峡的运输安全,是中国海外能源供应安全的关键因素。

其次,通过完善市场体系参与国际石油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

长期以来,世界石油消费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太三大区域。其中,北美和欧洲消费总量呈现持续下降态势,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力大不如前。然而,受国际市场交易传统等因素影响,纽约商品交易所的西得克萨斯中质油(WTI)和伦敦洲际交易所的布伦特(Brent)原油期货仍是全球石油交易的价格基准。中国虽然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呈现出资源依赖型特征,石油需求刚性增长持续,但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很小,进口石油价格不得不被动、单向依赖国际市场,对行业经济和国家利益影响很大。因此,建立和完善一个有中国参与制定规则的、稳定、透明、合理的世界石油市场符合中国利益。

近年来,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国家经济崛起,亚太市场在世界石油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如果继续依赖北美和欧洲油价所代表的“国际”油价,从逻辑上是没有道理的。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石油价格无法反映国内市场供求关系、消费习惯、季节性变化,扭曲了资源配置。

当前,中国石油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参与主体缺乏,市场体系建设和完善任重道远。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方式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向深层次推进,加快石油市场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石油市场体系,形成相对独立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是我们必须下决心去做的事情。

以市场化为目标,建立和完善包括石油现货和期货市场在内的石油市场体系,符合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方向,有利于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也有利于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提高国有石油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快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