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7日,东营被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授予“中国石油装备城市”的荣誉称号。2015年9月17日,第八届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开幕,在中国石油装备产业发展峰会上,东营市政府发布《中国东营石油装备城市发展报告》,展示了东营作为石油装备之城的发展现状,并指出,要把东营打造成中国的“休斯顿”。
从石油中孕育出的黄金链
东营的石油装备产业是从黑色石油中孕育出的,这条产业链随着石油的大规模开发利用迎来黄金发展期。
上世纪70年代,因为对石油机械的需求十分强烈,胜利油田开始建设自己的机械厂。起步于1950年代的石油装备企业,伴随着胜利油田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在上世纪70年代进入了成长壮大阶段。
1978年5月,隶属于石油工业部的一家钻井发动机维修厂投产。这家维修厂在1992年成为胜利油田直属二级单位,命名为胜利动力机械厂。这家机械厂,是我市石油装备企业的早期代表之一。
胜利动力机械厂发展可谓突飞猛进。2004年改制后,胜利机械厂不仅承接胜利油田的业务,更积极寻求外部市场。昔日的维修厂,如今随着经营规模的快速扩展,成长为胜利油田胜利动力机械集团公司,东营人都喊它——胜动集团。
瞅见了这块“黄金区域”的发展潜力,上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活跃度的进步提升,一大批民营企业进入石油装备行业。《中国东营石油装备城市发展报告》发布称,目前东营石油装备企业发展到5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111家,产品发展到37个系列1500多个品种。其中,钻机、抽油机、抽油杆、重油开发专用管生产能力居国内第一位,皮带抽油机、连续抽油杆国内独家生产。
竞争随之而来。胜利油田市场无法满足如雨后春笋般生出的石油装备企业,多数民营企业瞄准了国际市场。
国际化突围之路
2008年9月,一家生产油套管接箍的石油装备企业在东营成立。成立之初,这家企业就瞄准了美国市场。
与国际产品相比性价比高、靠走量取胜的这家企业,依附一家国外采油商,即使在2009年美国反倾销的形势下依然站稳了脚。从成立之初的20来个员工、雇佣车间生产,到今日员工近200人、有独属的厂房,东营市水利精工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在国际化竞争中实现突围。
“2005年至2007年,石油装备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一位在石油装备行业从业十来年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伴随着油价上涨、投资量增大,世界性产业环境好转,以及国内石油装备行业的成本优势,国内的石油装备行业迎来大发展。业内人士说,借助低廉的人工成本,国内石油装备产品与国外相比,差价有时达到10倍。
石油装备产业这条“黄金产业链”自诞生之日起,陆续经历了油田开发建设、2005年开始油价上涨、2008年金融危机、2014年油价下跌等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尽管不乏曲折,但势头迅猛。经过近60年的发展,石油装备产业成为我市对外贸易的支柱性产业。根据《中国东营石油装备城市发展报告》,2014年,我市石油装备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99.5亿元、利税125.6亿元、利润91.6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占国内石油装备制造行业的30%。
但从2014年3月开始,东营市水利精工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发现每月的订单忽然少了近一半。尽管接到的订单可累积生产到年底,但员工发现日子没有以前舒服了:“订单减少,连原材料都不好买了。”
2014年下半年开始,油价持续下跌。依附于石油而发展的石油装备产业迎来低迷期。记者从市商务局机电办获悉,今年1—8月份,全市石油装备出口总额为52290万美元,同比下降25.5%。石油装备行业迎来发展危机。
中国“休斯顿”正建成
危机倒逼企业转型。东营市水利精工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员工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正筹划上市,并进行产品的转型升级——从中低端的产品转为具有技术含量的产品,并在申报产品专利。
胜动集团则开始转变经营理念。2009年开始研发的天然气钻井动力设备于2013年上市,并在第八届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上展出。这台新机器不是用来卖的:它仅为钻井提供动力服务,而胜动集团收取服务费用。
尽管面临危机,但东营作为“石油装备之城”,有得天独厚的基础、人才、政策等优势。《中国东营石油装备城市发展报告》指出,东营不仅构建起规模大、体系完整的产业发展格局,更搭建起功能完善、支撑有力的产业服务体系,有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更拥有国内领先、覆盖广泛的石油装备科技创新能力。
从数字可见石油装备之城的发展优势:
国家石油装备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投入使用,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第三方石油装备综合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检测能力覆盖1100余种产品;
山东休斯顿石油装备交易中心运行顺利,注册用户182户,年交易额181.1亿元;
到2014年底,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74家,其中过10亿元的26家,过30亿元的10家;
石油机械装备产品拥有名牌产品17个,其中中国名牌1个、山东名牌16个,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达到124个,注册海外分、子公司57家,业务范围覆盖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市共有省级以上科研机构58家,市级研发机构50家,拥有一大批专业高科技人才,测井、钻采、采油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全市累计实施市级以上科技创新项目180多项,取得科技成果、专利870多项;21个产品被认定为省重点领域首台(套)技术装备产品……
《中国东营石油装备城市发展报告》提出,东营计划利用10—15年时间,通过持续用力,使东营的石油装备制造形成数千亿元的规模,培育形成一批知名跨国公司,建成具备世界影响力、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高端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石油装备技术研发、制造和采购中心,将东营打造成中国的“休斯顿”。 (记者 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