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大会开幕还有:
  • 00
行业新闻

推动绿色发展 构建现代化能源体系

时间:2018-08-02 09:34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点击:

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绿色家园增进民生福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这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航向。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从北方油城到南海之滨,从西部沙漠到江南水乡,中国石油企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完善绿色低碳业务布局和产品结构,加快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筑“绿色屏障”,保护人民幸福家园;执“绿色之剑”,护卫祖国的碧水蓝天。

生态蓝图在石油人手中一笔笔勾勒描绘,绿色在宝石花盛开之处生机盎然。 本期《新闻会客室》邀请嘉宾共同探讨企业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构建现代化能源体系,敬请关注。

“产能”“节能”并举 加快低碳转型

张志东 辽河油田公司总经理

油气企业不仅要实现“量”的增长,更要实现“质”的提升,从重产量向重效益、从重地质储量向重经济可采储量、从靠投资拉动向靠创新驱动、从传统生产向精益生产“四个转变”,做到“一样的储量产量,不一样的投入产出,不一样的含金量”。

坚持稳健发展方针,其实质与高质量发展高度契合。油气田企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必须置身国家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现代化能源体系的大局,积极承担责任,主动担当作为。

提升油气保供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追求高品质储量和高价值产量。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油气生产企业的保供责任更加重大,不仅要实现“量”的增长,更要实现“质”的提升。辽河油田按照国内上游业务整体布局,始终突出高效勘探、低成本开发、加快天然气和绿色安全发展“四项战略任务”,积极推进从重产量向重效益、从重地质储量向重经济可采储量、从靠投资拉动向靠创新驱动、从传统生产向精益生产“四个转变”,正沿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破解低油价造成的困局。油气勘探加大稀油、高凝油、天然气勘探力度,近几年新增探明储量的90%为稀油、高凝油;油气生产在增强稳产能力的同时,保持高凝油产量硬稳、稀油产量不降,增加高附加值产量的比重,在此基础上通过分质分销年增利2亿多元。高质量的发展更要体现在高质量的运营上,这些年辽河油田勘探发现成本、油气生产完全成本均大幅下降,做到“一样的储量产量,不一样的投入产出,不一样的含金量”,目前全公司已实现整体扭亏为盈。

在推动能源生产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能耗的控制,提升节能减排水平。油气田既是能源生产企业,也是能源消耗企业。降低能源消耗、推进节能减排,不仅是降本增效的重要措施,更是国有企业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责任。辽河油田稠油产量占总产量的一半以上,针对稠油热采能耗较高的实际,公司牢固树立节能就是增产、节约就是增效的理念,实施热效率提升工程,注汽单耗明显下降,年节约燃料2.8万吨;通过推广新技术新工艺、调整燃料结构、优化生产流程等综合措施,能耗大幅降低,4年节能16.51万吨标准煤、节水296.9万立方米,原油商品率稳定在98%以上。同时加大减排力度,COD、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排放分别减少778吨、1928吨、3714吨。当前,公司正在积极组织稠油热能综合利用工程,加快开发地热资源,预计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构建绿色低碳发展体系、提升能源生产的品质和价值。辽河油田着眼优化油田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加大了业务结构调整和政策激励力度。业务结构调整方面,更加突出油气主营业务,增加稀油、高凝油、天然气生产比重;同时,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将安全清洁发展作为底线红线,对能耗高、效益差的业务,不管需求有多大,都下决心退出。政策激励方面,用好国家、集团公司相关政策,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激励约束机制的导向作用,制定业绩合同时对安全环保控制类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强化能源消耗强度考核,促进能效水平对标达标。目前,集团公司新一轮改革试点已经启动,公司将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加快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推动油田高质量发展。

树立“绿色目标”实现稳油增气

付锁堂 长庆油田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确立绿色发展目标,在“稳油”的基础上,着力在“增气”上做足文章。把加快天然气发展作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和主攻方向,实现“稳油增气、效益优先”。突出“绿色发展”思维,找到、多找、快找绿色优质储量。坚持“绿色发展”标准,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绿色发展标准体系。

经过48年发展,长庆油田已成为我国产量最高的油气田和天然气管网中心枢纽,原油、天然气年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8和1/4。截至2017年年底,已累计向国家贡献石油3.17亿吨、天然气3441亿立方米,连续21年向北京及华北地区供气累计超过2000亿立方米,替代煤炭2.8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亿吨,承担着落实国家能源结构调整与治污减排战略的重大责任。

长庆油田及时确立“稳油增气、效益优先”的绿色发展目标,在稳油的基础上,着力在增气上做足文章,把加快天然气发展作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和主攻方向,力争到2020年达到420亿立方米,到2035年增产到500亿立方米,实现油气当量年5000万吨稳产20年以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清洁能源。

坚持以“绿色发展”思维,科学谋划发展部署。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低渗、低压、低丰度”的开发困境和油气行业高投入、高碳、高环境风险的发展束缚,必须坚持“资源为王”,突出绿色发展思维,把找到、多找、快找绿色优质储量放在优先发展位置,筑牢高质量发展的资源基础;必须坚持“产量至上”,采取强有力措施同时抓好环境保护和稳产上产。今年长庆布局“陕北硬稳产、陇东快提升、宁夏再深化、内蒙古稳增长”,稳产苏里格、靖边等主力气田,加快陕北、陇东天然气发展,加快天然气处理厂、储气库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调峰能力。作为我国目前最大的产气区,高峰供气能力要达到1.25亿立方米/天以上,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主力军。

坚持以“绿色发展”导向,统筹推进生产建设。勘探开发被称为“磨刀石”的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性油气藏,确保年5000万吨高质量高水平持续稳产,油气生产、建设、管理的幅度、难度前所未有。对此,长庆油田创新管理,积极推进“大井组、多井型、立体式、工厂化”模式,提速提效提质,减少土地、水等资源占用;瞄准智能化,油气设备向“小型化、集约化、橇装化、智能化”转变,利用工业机器人、无人机等新技术,探索建设智能油田;借力市场化,整合优势力量,同时组织数百部钻机、试油机组,开展新时期“静悄悄”的油气会战,确保生产建设管理高效稳健运行。

坚持以“绿色发展”标准,全面加强过程管理。要做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必须构建遵循油气勘探、开发、储运等全方位、全过程的绿色发展标准体系。长庆油田持续推进传统生产向清洁生产转变,做到“废气不上天、原油不落地、注水不见水”;履行国有企业责任,严守生态红线,坚定不移地落实水源区、林源区的环境保护政策,对环境敏感区内的油水井实施关停封井。加快废气、废水、含油污泥等“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治理,实行压裂液、钻井液等重复使用,积极开展井场“清火炬”行动,加强凝析油回收、伴生气利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建立油气勘探开发绿色链条,在预探评价、井筒作业、油气生产全过程推进绿色生产,加强植被恢复,避免作业过程中黄土裸露,实现“开发一片、绿化一片、保护一片”,大力建设长庆“碳汇林”“石油林”,全面创建绿色矿山企业。

强化“绿色意识”推进稳健发展

孙树祯 吉林石化公司总经理

推进绿色发展,首先要牢牢抓住人的思想这个核心要素,强化思想教育和文化引领,全面提升全员安全环保和“绿色意识”,并推动安全环保从“全员参与”到“全员履职”转变。通过主动增强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实现企业可持续盈利和稳健发展目标。

作为炼化企业,绿色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是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发展新路的必然选择。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面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行业发展的新要求,只有坚持“环保优先、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从转变思想观念、加大节能降耗力度、强化环保管控等入手,主动增强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才能实现企业可持续盈利和稳健发展目标。

思想观念重在“转”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到位,才能落实到位。推进绿色发展,首先就要牢牢抓住人的思想这个核心要素,强化思想教育和文化引领,将文化融入制度,用制度规范行为,把行为养成习惯,通过灌输教育和考核激励相结合,切实将“环保优先、安全第一”的理念,扎根于全体干部员工的头脑中,消除麻痹思想、认识误区和责任缺失,全面提升全员安全环保和绿色发展意识。通过推动安全环保从“全员参与”到“全员履职”转变,开展上岗前履职能力考核评估,实施风险管理能力提升项目试点,持续推进HSE标准化站队建设,提升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操作人员的职业技能,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员工与岗位相适应、符合新时代新要求的安全环保新能力。

节能降耗重在“力度”。推进绿色发展,要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节能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提高精细化运行水平,实现生产生活绿色低碳。石化企业作为用能大户,能否在绿色发展新理念要求下,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目标,需要衡量石油化工装置的先进性,更多的要考虑装置的燃料和动力综合能耗。吉林石化始终坚持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动态实施好“十大”技改和“十大”科技瓶颈攻关项目,不断节能降耗、挖潜增效。同时,坚持“大平稳出大效益”理念,通过装置全面对标,优化生产运行,细化操作平稳率管控,提高装置自控率、平稳率及高附加值产品收率,持续改善装置技术经济指标,降低装置综合能耗,从而唱好绿色发展的重头戏。

环保管控重在“严”字。做好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作,实现绿色发展,是企业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吉林石化始终坚持“喝着上游水,想着下游人”,将“不让一滴超标水排入松花江”作为庄严的环保承诺,通过污水深度处理改造,使废水排放指标远优于国家规定的污水排放标准,促进了松花江的休养生息。面对炼化装置环保风险点多面广的不利因素,我们还要通过严格落实排污许可制,抓实污染源分级负责、自行监测和信息公开,强化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监管,进一步提高污染物治理水平;通过实施环保网格化管理,将属地管理和责任制落实有机结合,确保“每一套环保设施、每一条污水线、每一个排放口、每一个下水井”合规受控,为吉林市的水更绿、山更美、天更蓝贡献吉林石化的一份力量。

拓展“黄金终端”助力美丽中国

赵永起 昆仑能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天然气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重视“黄金终端”。终端是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效益优势的最终落脚点。要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天然气终端利用业务,做绿色低碳发展的践行者,在打造天然气“黄金终端”中实现更高价值。

10年来,在激烈的竞争中,昆仑能源的天然气终端利用业务不断发展壮大,通过持续重组优化整合,扩大了市场份额,延伸了产业链条,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实现了可观的投资回报,从行业后来者成长为国内最大的天然气终端利用企业之一。

当好绿色低碳发展的践行者。天然气是我国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实现主体能源绿色低碳更替的重要基础,是支撑我国发展绿色GDP、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的有效支撑,是我国能源转型最现实可行的选择。天然气作为最现实的清洁能源和未来主体能源之一,发展潜力巨大,空间十分广阔。昆仑能源作为国内主要天然气终端综合利用企业之一,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努力做好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排头兵。公司将依托中国石油整体优势,在国家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构建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中积极主动作为,加快推动天然气在城镇燃气、工业燃料、燃气发电、交通运输和化工原料等领域的大规模高效科学利用,在打赢新时代蓝天保卫战中勇当先锋,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应有贡献。

天然气发展赢在“黄金终端”。经过10年不懈努力,公司经营区域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业务延伸至城镇燃气、工业燃料气代煤、气代油、天然气车船加气、天然气化工、天然气发电和分布式能源、农村煤改气等诸多领域。10年间,开发城镇燃气项目340个,比2008年增长8倍;各类用户超过900万户,增长6倍;运营天然气管道和城镇燃气管网超过4.5万公里;终端加气站点1400多个,增长9倍。LNG接卸能力占国内1/3以上,LNG加工能力占国内1/4以上,形成了从LNG接卸、加工、储运、气化装车、车船加注等完整的LNG产业链,终端价值充分凸显。

天然气业务是中国石油的成长性、战略性、价值性工程,昆仑能源将不负使命,全力以赴优化业务结构,加快扩大高端市场和终端销售,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天然气终端利用业务,在打造天然气“黄金终端”中实现更高价值。

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历经多次重组和面对激烈市场竞争的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唯有加快创新突破。公司提出大力实施体制机制、业务结构优化、资本运作、党的建设“4个突破”,大力推进思维创新、理念创新、业务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制度创新。通过与同行企业对标,公司大力实施3项制度改革,确定了以岗位管理为核心,以工资总额预算制和职业经理人制度为突破口,从组织机构、干部管理、用工制度和薪酬分配4个方面进行创新突破的改革思路。公司优化机关、省(区)公司、项目公司的管理定位,构建了三级管理架构,实行分类分级管控,按照“一套人马、多个机构、分账核算”的管理模式,对项目公司进行管理整合,三级单位数量减少30%。突出岗位价值,推行岗位管理,率先在机关实行岗位管理,公司机关撤销了73个科室,机关员工岗位分类与行政级别脱钩,行政级别纳入档案管理。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淡化行政级别,统一员工身份,设立优秀员工直升通道,推行职业经理人试点,实行聘任制和任期制,身份完全实行市场化,解决管理者能上能下的问题。重塑薪酬分配体系,搭建全员绩效考核体系。推进工资总额预算制试点,逐步强化由“上级下指标发工资”转变为“自己挣指标发工资”的理念,鼓励和支持基层单位搞活内部分配,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将“效益论英雄、贡献论奖惩”的精准激励落到实处。

探索低碳新路留住绿水青山

张宝增 西部钻探工程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绿色低碳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钻探企业履职尽责的客观需要。既要找油找气,又要绿水青山。为保护施工区域脆弱的生态,必须恪守绿色低碳理念、强化顶层设计、创新能源管理、依托技术保障,“地上地下并重,管内管外兼修”。

绿色低碳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钻探企业履职尽责的客观需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找油找气,又要绿水青山”的环保理念,采取强有力措施真正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是钻探企业的发展所需、使命所在。

目前,安全环保形势仍处于严格监管阶段,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统筹推进,抓好严格监管、制度建设、文化培育。要扩大燃料替代规模,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用好信息、物资、生活三大共享中心推动能源供给侧结构调整。瞄准“全井筒链”绿色低碳,“地上地下并重,管内管外兼修”,依靠技术集成应用减少废弃物排放。这些年,西部钻探工程公司通过深化HSE体系建设,安全环保形势持续平稳,连续保持集团公司、自治区安全环保先进单位,但形势仍然严峻复杂。针对新《安全环保法》及其配套法规的严格要求,保护施工区域脆弱生态的现实需要,高耗能企业动力体系变革的迫切愿望,必须恪守绿色低碳理念、强化顶层设计、创新能源管理、依托技术保障,助推绿色低碳发展进入新阶段。

强化顶层设计,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探索低碳发展新模式、新路子,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统筹推进,做好严格监管、制度建设、文化培育工作。公司将持续强化监督管理,特别是处理好总包规模和安全环保的关系,配齐配强专职监督人员,确保发展规模和管控能力相匹配;严格落实《绿色钻井队建设规范》等制度规定,及时开展环境敏感性评估,制定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清洁生产方案,强化刚性制度的约束效应;持续深化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安全环保文化创建活动,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强化正向激励引导,使“安全第一、环保优先”达成共识、养成习惯、形成文化,从“文化力”角度助力本质安全。

创新能源管理,推动钻井动力转型升级。绿色低碳的关键是推动能源供给侧结构调整。2017年,公司在新疆环玛湖、塔里木区域实现了工业网电全覆盖,累计节约费用1000多万元,减少排放二氧化硫700多吨、氮氧化物2000多吨。今年将持续扩大燃料替代规模,在成片开发区域推广“油改电”,在网电无法覆盖的区域推广“油改气”;持续完善合同能源管理,推行钻机动力总承包,用好钻井动力优化等节能减排技术措施。充分发挥信息、物资、生活共享中心的作用,打造“远程控制”“专家会诊”信息传输模式、“零库存”“直通式”物资共享模式、“集中化”“公寓式”生活管理模式。 依托技术保障,实现“全井筒链”绿色低碳。绿色低碳必须“地上地下并重,管内管外兼修”,最根本的是依靠技术进步提升钻井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要推广应用精细控压钻井、储层压裂改造等优势特色技术,规模应用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可降解钻井液、压裂液技术,降低钻井液对地层污染程度;井喷失控对环境有着颠覆性的影响,要立足“减少溢流、遏制井涌、杜绝井喷”目标,紧盯青海、塔里木等高风险区域,做好应急处置技术配套和井控装备升级改造,强化重点井“双盯”、专家“挂点盯防”、重点时段升级管理等措施,坚决避免重大井喷险情;严格落实《钻井废弃物不落地工艺环保管理办法》,推广泥浆不落地工艺、钻井液循环再利用和泥浆去磺化等技术举措,实现“全井筒链”施工作业绿色低碳。

快捷通道